特朗普连任对在华品牌的影响
在上周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期间,特朗普的连任成为了热门话题。大家虽对这位孤立主义倡导者的再度当选结果并不意外,但其带来的影响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特朗普的政策将对全球产生深远影响,而中国无疑会是受影响较大的国家之一
作为中美贸易战的发起人,特朗普曾大规模对中国商品征收关税。在此次竞选中,他再次将中国作为重点,承诺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60%的关税。然而,考虑到特朗普以往的言行,其对华的“铁腕”策略可能不会完全如预期般实施。
首先,60%的关税对支持他的美国中产可能并非好消息,尤其是那些期望恢复“外包前的美国制造业”的选民。上一次关税上调时,企业很快意识到如今的供应链复杂且高度依赖中国。
从中国回迁制造业至美国并非易事。大多数产品的生产需依赖大量零部件,而其中许多零部件仍需从中国进口,无法完全避开关税。上一次关税法令实施期间,很多企业已经明显感受到这一点。鉴于美国对中国商品及零部件的依赖,新增关税带来的直接影响或将是物价上涨和通胀压力——这正是拜登政府亟需缓解的关键。
从长远来看,部分企业可能会考虑将生产转移至其他地区,但由于供应链重组难度较大,加之中国制造业的独特优势,短期内其“世界工厂”地位难以撼动。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自特朗普首次上任以来,中国的全球出口份额反而增加了1.5%,增长速度是排名第二的拉丁美洲的三倍多。
在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中,中国还有一个重要的筹码——埃隆·马斯克。马斯克向特朗普2024的竞选捐赠了逾1.18亿美元,甚至还陪同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进行了选后通话。尽管马斯克的行事风格与特朗普一样不可预测,但他在中国的商业利益非常显著——超过一半的特斯拉汽车是在上海生产。马斯克也多次表达对中国市场的好感,并对某些在西方不太受欢迎的政策表示支持。
无论通胀问题,还是马斯克的立场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特朗普的对华政策,北京可能会加快推动减少对美出口依赖的步伐,进一步扩大内需。今年前三季度,国内消费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9.9%,这一趋势对在华品牌而言无疑是积极信号。
面对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可能引发的民族主义情绪,北京或将采取与上一次类似的策略。如果特朗普再次实施孤立主义政策,中方可能将进一步向全球传递开放包容的信号。例如,推动俄乌战争的结束来赢回欧洲的支持。
在支持全球开放的背景下,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欧洲甚至加拿大等国家有望从中受益。品牌不仅会获得更多正面的曝光,那些原本倾向于选择美国的留学生和游客,可能转而流向其他国家,享受“光环效应”。
尽管特朗普的连任会给中国带来新的挑战,其他国家同样将面临类似的局面。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可能持续,但对中国而言,情况或许并不如一些人预想的那般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