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零部件和品牌,谁能拔得头筹?
比亚迪(Build Your Dreams)正迅速成为中国工业上的成功典范,其发展势头甚至超越了曾备受瞩目的阿里巴巴——后者自2020年起受到严格监管。比亚迪的崛起,以及整个中国电动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挑选赢家”的策略,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将经济推向更高价值领域。这不仅推动了产业升级,还助力大部分人口向发达国家的生活水平迈进。
尽管面临地缘政治紧张、关税压力,以及一度被曝售卖不合规商品的风波,比亚迪的增长却丝毫没有减速迹象。在过去五年间,比亚迪实现了爆发式增长。今年第三季度,公司更是达成了两个重要里程碑:单季销量突破100万辆(确切数字为113万辆),并在全球销量上超越了福特。这家曾以“让普通大众开上汽车”闻名的美国工业象征,如今被一款名字更像“90年代励志口号”的品牌所超越,令人瞩目。
创新与高效并行
比亚迪的成功源于其强大的工程技术能力与技术创新。公司不仅打造了卓越的垂直整合和高效制造流程,还推出了诸如具有原地坦克掉头、侧向行驶、涉水行驶能力的U8等创新产品。
然而,比亚迪在全球范围内树立品牌历史和声誉方面仍面临挑战。因此,它像许多中国品牌一样,往往以“性价比”的定位参与竞争,价格优势依然是核心竞争力。
自2020年以来,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进一步扩大。这不仅得益于规模化生产和物流效率,更因为中国成功规避了其他地区因通胀带来的经营成本上涨。
外资品牌在华的市场挑战
随着成本结构的改善,以及中国品牌在创新、冒险精神和营销能力方面的提升,许多外资企业面临竞争压力。部分企业选择调整策略,从注重品牌建设转向为中国品牌供应零部件或原材料。
对某些企业而言,这种转型不失为明智之举,尤其是那些缺乏快速调整能力的企业。但对另一些企业来说,仅专注于供应零部件或大宗商品可能过于短视,可能错失许多潜在的增值机会。
大宗商品战略的风险
在价格高企的时期,大宗商品似乎是一个盈利选择。然而,这种策略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此外,随着“一带一路”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的连接,这些国家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替代供应源,从而进一步侵蚀大宗商品策略的盈利空间。
同样地,为中国品牌供应零部件也伴随风险。中国企业以精明的商业手段著称,甚至会在已签合同中重新谈判价格。上个月,比亚迪便要求其供应商在五周内将价格下调10%,充分体现了在以价格为导向的关系中供应商所面临的压力。
品牌建设的价值
虽然打造消费者品牌的确更复杂且多维度,但它能为企业提供更大的增值空间。品牌的独特性、品质及来源优势能够带来更高的利润率。强势品牌不仅能抵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也更能承受大范围价格压缩的压力。
对在中国运营的外资企业而言,专注于供应原材料或零部件可能是更保守的选择,但投资品牌建设可以释放更大的长期潜力和利润空间。此外,这还能帮助品牌在中国市场打下坚实基础,为未来进军其他出口市场做好准备。在中国做好品牌建设,不仅提升本地竞争力,也为全球业务带来更多可能性。
年关将至,这将是圣诞节前的最后一期周报。在此期间,我们将继续为您提供中国市场研究、策略、品牌以及数字服务。如有需求,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祝您圣诞快乐!新年顺利!周报将于明年1月回归,我们明年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