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和消费者共同推动下转变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本周在格拉斯哥落下帷幕,来自世界各国一百多位政府首脑就气候目标参加了高层讨论。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缺席了本次大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国,中国的缺席引起了美国总统拜登、前总统奥巴马以及其他政府首脑的猛烈抨击,扭转了其在2017年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协定》后确认继续履行协定承诺时获得的善意。
本次中国的缺席不足为奇。由于中国对新冠病毒的“零容忍”防疫政策,作为曾经出差最多的中国领导人已经有22个月没有离开过中国。而本次通过视频连线的要求也被拒绝。
中国现在的碳排放总量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总和,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应行动影响着世界,世界也密切的关注着中国在指导政府、企业以及消费者行为方面上的相应行动和贡献。据德勤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会使其GDP增长116万亿人民币(约合18.3万亿美元),而不作为的成本也达到数万亿人民币。显然,中国已经出台了一些切实可行的财政激励措施以降低碳排放。
而中国向COP26传达的信息是会继续履行6年前在《巴黎协定》中作出的承诺,力争碳排放量在2030年前达到峰值,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事实上,中国已经就提高生态足迹做了一些重要的改变。比如推出了为减少污染、降低水土流失的林业项目,使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以更快的速度变得更绿;安装了占世界总量近三分之一,比美国三倍还多的太阳能;销售了超过世界其他国家及地区总和的电动车。但不幸的是,其主要的电力供应依旧来自于以煤炭为主的旧能源。
虽然中国的碳排放量在接下来的十年里仍可能会持续增长,但不仅仅只是为了履行社会义务,中国的企业都应该确保其发展战略里面具有强大的绿色成分。中国的消费者尽管没有像其他国家的消费者那样关注可持续性,但有迹象表明他们的环保意识正在增强。来自China Skinny数据追踪报告显示,环保、可回收、非塑料和微塑料已成为增长最快的趋势之一。同时,根据China Skinny乳制品追踪报告显示,有机认证和环保是两个最引人注目的品牌和产品特征。
尽管如此,北京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推动对公司行为的影响比消费者的拉动更大。正如我们今年所看到的,中国正在严厉打击没有与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总目标一致的行业和公司。相反,那些在这方面做得好的行业和公司就率先尝到甜头。因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公司会因为得到北京政府的支持而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也会因此得到政策、资金、舆论方面的有利支撑。
最新发布的胡润百富榜也说明了政府的支持对于财富增长的重要性。由于此前房地产行业一直被打压,自1999年胡润百富榜发布以来,这是首次没有房地产开发商进入前十行列的榜单。而随着政府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支持,比如生产太阳能产品的合盛硅业首席执行官罗立国成为了此次榜单中最大上升者,尽管公司生产的材料在美国被禁止进口,但他的净资产仍增加了6.5倍,排名从第220位升至第21位。
与此同时,各行各业都在确保将可持续性渗透到他们所做的每件事情上。帝亚吉欧刚刚宣布在云南投资一项价值7500万美元的碳中和威士忌酒厂。百威也承诺在中国继续扩大的啤酒场的同时将采用更多绿色能源。甚至是风头不胜从前的阿里巴巴,也以绿色为主题,打造了一届拥有绿色产品会场并提供1亿人民币作为特别优惠券的低碳“双十一”购物节。
无论是出于道德义务,服务于日益增长的消费者需求,还是为了适应北京政府的要求,品牌方都应该从绿色的角度制定战略,确保不仅能够取得在中国成功的基石以及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当然,还为了更清新的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