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对国外知识产权的态度正在改善?

为什么中国对国外知识产权的态度正在改善?

欧洲杯上最有趣的故事之一是来自中国旗舰赞助商比亚迪的尴尬疏忽。这家快速增长的电动汽车巨头以高调方式进入了欧足联赞助,取代了大众作为比赛的“官方电动出行合作伙伴”,尽管该比赛是在德国举办。

就大部分而言,比亚迪的赞助活动执行得非常出色;这是一场符合其全球野心的高预算宣传活动。然而,类似于外国品牌在中国失误一样,该公司忽视了网站作为一个重要的营销渠道,网站在西方相较于中国更加关键。

当潜在客户试图访问他们认为是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的德国网址byd.de时,却发现自己进入了一个同样使用BYD缩写的情趣网站。

德国网址的所有者可能一直在争夺该域名。尽管该网站自2018年之前就已注册,并且页面上有一些暗示性的图像,但对于网页还挂着“即将推出”的标语来说,投入的努力似乎不够充分。

该网址的潜在销售可能被精心营销了。网站所有者在网上提前发布了一些信息,提到汽车制造商比亚迪的byd.com网站,以示德国访客数量庞大,并希望获取更多关于这些汽车的信息。通过这件事,比亚迪可能会意识到拥有一个德国网络地址的重要性,并愿意高价从抢注者手中买下它。

在西方注册网址与在中国注册商标非常相似——都是先到先得,成本较低,这意味着有很多有投机心理的人占据了他们认为可能以高价出售给别人的URL。

令人惊讶的是,中国似乎长期存在商标抢注问题,然而比亚迪作为行业领先品牌,却忽视了在海外对其品牌进行注册的情况。

幸运的是,对于在中国犯同样错误的进口品牌来说,近年来情况有所改善,即使没有用母语和中文注册商标。中国法院越来越认识到,在中国拥有知识产权的品牌不应该面临如此多的障碍。

根据商标的“非使用注销”条款,如果商标所有者连续三年未将其用于商业目的,则可以终止对滥用商标的所有权。

即使一个企业长期使用商标,但如果存在明显的抄袭行为,合法所有者仍然有途径夺回这些权利。在2020年,迈克尔·乔丹在经过长达9年费用高昂的法庭争斗后成功获得了他名字在中文翻译方面的权益,该翻译名原本由中国知名体育品牌乔丹拥有。这为其他品牌设立了以较少时间和费用获得类似判决的先例。上周三中全会提出了一个重要政策目标:建立一个高效管理系统来保护知识产权。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还有其他裁决表明中国法院正在以更务实和友好于外国人的角度审视案件。一些细心的读者可能还记得,在2021年上海车展上,一名自称是特斯拉顾客的女子跳上了一辆Model 3的车顶,并穿着印有“刹车故障”的T恤。她的抗议在中国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开来,无疑对特斯拉在中国市场造成了损害。该公司或许会稍微安慰一点,因为她最近被命令道歉并向特斯拉支付17万元人民币(约合23,400美元)。

同样地,最近一家中国法院判决支持苹果公司而不是中国消费者,认定其未滥用权力并未收取过高的佣金费用。

苹果、特斯拉和迈克尔·乔丹已经为外国品牌在中国开辟了一条道路,从这些案例我们看出,中国的法律体系更有可能对外国品牌一视同仁——这是中国多年来承诺的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进口品牌在华并不容易,但总的来说,这些案例应该被视为是积极的。

Previous
Previous

品牌参与奥运会和在华其他体育赛事中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发展前景

Next
Next

中国近期的食品丑闻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