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国出口食品的商家们通常都会忽略什么

在中国,进口食品饮料如今可以说是一笔大生意。尽管中国消费者总体上还是会更多地购买本土产品,但是对于全世界的出口商来说,中国的进口商品仍然是具有亮点的一部分。中国顾客正经历着消费升级,他们逐渐接受更多国际化口味的同时也一直担心着健康以及本土生产食品的安全问题。

自1990年以来,中国的进口商品每年都在保持增长,除了2009年和2015年以外,其中2015年更是由于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降低,进口商品总体上下降了14%。但进口的食品饮料在2015年却增长了7%以上,而这个增长已经被全球下降的乳品价格拉低了。除了乳制品,根据中国海关提供的数据食品进口量也增加了15%。而像蔬菜、蛋糕甜点还有饮料这样的分类都提高了30%以上。

不过虽然有那么好的机会,我们还是会看到许多出口商会犯一些基本的错误。

如今,大多数品牌都知道不能将中国市场看作为一个统一市场,尤其在处理食品类别的时候更是如此。因为中国不同地区之间味道偏好还有饮食习惯都相差极大。不过,许多中国产品战略仍然在中国市场中给出同样的产品供应以及定位。

尽管特殊城市或者城市群的目标定位对于食品产品来说非常流行,但许多品牌并没有将这些城市和地区的独有特质考虑进来。还有一些品牌会在品牌原产国找一些中国移民做一些概念及口味测试,但大部分移民都已经习惯了当地口味,而且他们中许多人都来自不同的城市,但其结论可能与品牌在中国目标城市的实际结果大相径庭。

还有一个经常被忽略的领域是在销售渠道上的“一刀切”。比如说在一些代表性的小型高端超市里,有时候产品所要求的包装尺寸会与像沃尔玛或家乐福这样的大型超市有所不同。

另外,人们通常还会在电商平台采取与实体店相同的销售策略。网上购买的产品包装尺寸会与实体零售渠道所购买的不同,并且包装的外观也会有明显的不一样。举个例子,虽然透明的包装在实体店会很受欢迎,毕竟消费者可以透过包装看到产品的质量,但线上的产品包装却不一定如此。对于线上的包装来说,如何能在满满一页的产品中脱颖而出才是更关键的。

地点与渠道的本土化能够确保品牌在中国获得绝大多数机会,而食品行业只是其中一个例子,它同时适用于大部分其他类别的产品。早期有一个对于市场理解的小投资,往往会在之后收获一个大回报。 China Skinny能为您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

Previous
Previous

中国大数据背后那些尚待发掘的深远用途与意义

Next
Next

贪污与差不多:为什么中国消费者坚持购买进口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