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中国的虚假数据误导
世界各地的营销人员、销售经理、产品开发人员和策略家们越来越多的使用数据来帮助制定决策。幸运的是,在中国,数据的深度和广度比其他任何地方都要高。中国人不仅在更广泛的在线上和线下场合频繁的使用智能手机(和面部识别),而且他们也是全球范围内最不重视数据隐私的。China Skinny利用我们的内部工具建立起庞大的中国数据库,提供消费者偏好和趋势的宏观和微观观点。这些都会影响到从沟通、品牌和产品开发到你所使用的渠道和影响者的一切。
然而,仅仅是盲目的使用数据来推动决策可能是鲁莽的,而且往往具有误导性。首先,数据可能会忽略影响决策的情感因素——随着品牌和高端化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些因素变得不可或缺。更为重要的是,由于造假歪曲,数据可能会对人造成误导。
根据第三方广告数据监测机构秒针系统的一份报告,去年中国近三分之一的互联网流量被评为“异常”。仅广告商的损失就超过260亿元人民币(约合37.5亿美元)。事实上,中国互联网的每一个拥有大量用户的角落都形成了一个虚假流量的影子生态系统。他们在为点击量、粉丝、评论者和买家进行交易。去年年底,阿里巴巴估计,仅在中国就有2800家机构专门从事伪造的电商活动。
在微博上, 通常每10000名僵尸粉收取10元人民币(1.44美元),尽管收费较高,但品牌可以通过雇佣高级僵尸粉以虚拟人物的身份和内容来表达虚假观点。真正令人担忧的是,在中国不仅仅只有购买虚假流量这种不可信的行为;许多知名的品牌都在使用虚假的社交媒体点赞量,转发量和评论,以增强他们的人气。这也揭示了消费者购买上的从众倾向。
有争议的中国最受欢迎的KOL,流行歌星蔡徐坤,通过数以百万计的虚拟流量助长了他的人气。这并不是个例。据估计,约70%的网络名人都会打造自己的粉丝群。去年,中国官方媒体中央电视台(CCTV)报道说,许多热门电视节目在视频网站上产生的浏览量有90%是假的。在电商网站方面,长期使用的“刷单”行为仍然很常见,即品牌运送空包裹以增加其销售额,并在电商平台上进行好评。
除了品牌和KOL的不当之利外,中国的大型科技平台本身也经常在虚假经济中寻找机会。众所周知,电子商务平台利用虚假销售(或很少采取行动制止)来人为的夸大销售数字、引起轰动并吸引投资。在IPO(首次公开募股)的筹备过程中,受欢迎的用户内容贡献旅游网站马蜂窝暗中允许注册商户下虚假订单,以增强其现场排名并吸引更多的浏览量。据估计,30%的马蜂窝订单是假的。
数据是一个为中国复杂的市场提供线索和清晰信息的强有力工具,然而品牌应该谨慎,不要把这些数据当作绝对真理。在我们所做的大多数项目中,China Skinny会将数据与其他来源的见解进行交叉参考,以确保其可靠。我们也建议您这么做。
如果您在食品饮料行业,请在9月3日至6日为你自己预订一架飞往墨尔本的航班,参加著名的全球餐桌活动,致力于解决我们最大的食物挑战并创造未来的突破。China Skinny的Mark Tanner先生将为中国区做开幕式演讲,讨论2020年后的中国问题。如果您能参加,我们将会有一个很愉快的交流。希望您喜欢本周的Skinny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