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什么来定义在中国的洋品牌?

2012年的时候,大多数中国消费者认为相比之下国际品牌毫无疑问代表着更高品质。肯德基就是一个好例子:尽管消费者深知炸鸡腿并不是健康食物,但由于它是来自美国的公司,所以相比于本地的一些品牌使用地沟油、添加三聚氰胺这样的添加剂,肯德基无疑是一个更安全、更健康的选择。而这样的认知使得那一年肯德基在中国平均每天能多出两家新的店面。

而在2012年末,事情开始发生转折。当时有官方媒体报道称肯德基的一家供应商在原料鸡中注入有毒的化学药剂。后续的诸如原料肉掉在地上继续使用以及随意更改保质期这样的丑闻都告诉了中国消费者即使是外国品牌,一旦有了本地供应链就不能被完全信任。

肯德基的这一系列事件见证了此后纯进口食品涌入中国的巨幅攀升。这就是为什么家乐福在北京新开了他们在亚洲最大的超市并将重心放在进口食品上;同时,也是一些大的电商平台开始在促销进口食品和跨境贸易上大下工夫,以及阿里巴巴在法国和德国新成立了办事处的主要原因。

然而,正如中国消费者不会盲目购买供应链在中国的洋品牌一样,他们同样不会不假思索地就去购买那些看起来像进口的“进口”商品。2013年,一位CCTV的记者飞往新西兰去寻找一个叫做纽西兰宝贝的奶粉品牌的来源。通过奶粉罐上显示的地址最终找到的却是在奥克兰的一家修理厂,他们的员工也从来没听说过这家乳制品公司。而这一调查曝光再一次加深了中国消费者对于洋品牌的信任危机,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在购买前必须对品牌和产品要有大量事先调查的理念。

类似的事件也发生在今年的双十一,德亚牛奶(Weidendorf)以在24小时内卖出了二十五万箱牛奶的战绩稳坐头条。然而庆祝并没有持续多久就被接踵而来的负面新闻淹没,本地媒体以及社交网络纷纷爆出德亚其实并不是德国的品牌,在德国的商店中也难觅其踪影。这个品牌实际上来自于一个上海的公司。虽然它能证明其原材料、生产以及包装都在德国,同时显然也合乎欧盟规范,但许多中国消费者仍然被它一直以来带给人的误导所激怒,并不承认它是真正的德国牛奶。

在超过六亿中国人都随身携带着智能手机的今天,要去调查一个品牌的背景变得更加容易而许多人也确实在这样做着。在一个中国消费者做出购买决定前,其客户旅程中一般有超过十个线上及线下的接触点,正因如此某些品牌打出的幌子通常瞒不了多久,而且一旦被发现就会像野火般燃烧在整个社交媒体上。消费者需要的不仅仅是一面外国国旗抑或是包装上漂亮的异域美景去印证一个品牌的真实性。China Skinny能够在这类问题上有效地协助您

Previous
Previous

中国市场竞争“小心机”

Next
Next

试探中国的跨境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