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品牌在中国未利用的渠道-便利店
不久前,在中国做任何日常工作还比较麻烦。在银行排队等候的时间堪比迪斯尼乐园热门景点的等待时间,超市收银员的动作似乎总是那么慢,买火车票的时间感觉比旅行本身还要长。然后,几乎在一夜之间,人们在中国的日常生活变成了地球上最方便的活动。
现在,消费者可以在半夜掏出智能手机,一小时内就能享用新鲜的食物和咖啡,药品和成人玩具。安排一次按摩或为狗狗美容只需在微信上点击几下,然后支付即可。人们可以观看自己最喜欢的博主的直播,简单的点击操作就能购买同款口红。骑着共享单车迎着微风就能绕过整座城市,地铁系统的不断扩张,使得过去的十年中国拥有地铁的城市数量翻了三倍。现有的互联网也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记录,越来越多的乘客采用刷脸支付。(动画展示上海自1993年以来的互联网扩张,请点击查看)。
互联网的快速转变使消费者期待事情变得更方便。那些不易研究、购买和使用的零售、产品和服务,不太可能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国市场上获得吸引力。除非他们能提供独特的体验、利益或彰显地位/自拍的机会—就在不久前,人们还会为了芝士奶盖茶排上几个小时的队。
虽然我们在中国听到的有关便利的例子大多是相对最近的创新,诸如新零售、电子商务、个性化和支付; 但好的老式便利店不应该被忽视。便利店的增长速度几乎与上海地铁系统一样快。
在中国任何一个一线城市(越来越多的二三线城市)你都离便利店不远。许多街区有两家甚至三家便利店。便利店的市场价值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2460亿人民币(350亿美元),而2018年为1400亿人民币(200亿美元),在此期间便利店的数量将从75,000家增至117,000家。
在便利店最受欢迎的商品是奶制品、软饮料和零食——所有商品都与进口产品很好地排列在一起——但有趣的是,外国品牌还没有在这一渠道占领地位。预测未来明智的品牌战略及其与主导市场的日本连锁企业的关系,可能成为外国品牌有利可图的渠道。便利店的冷链可以容纳更大范围的外国高端产品,越来越多富裕的消费者愿意为这些产品买单。如果我们上网查看,可以发现中国今年前9个月进口的快消品增长了35%。网络通常是中国消费者产品喜好的晴雨表。当设计一种策略来迎合中国人对一切便利的渴望时,请记住这一点。
在加快进程这个问题上,中国其中一个最后的堡垒似乎是不必要的排队和管理,有望得到精简。随着中国政府认识到外国人给当地经济带来的价值,有关部门已批准了一些计划,以减少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的外国人工作许可的繁文缛节。这在各方面都是积极的举措!我们期待您喜欢本期的Skinny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