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期消费前景如何?
中国上季度GDP增长超预期,同比增长4.9%,高于预期中值4.6%。尽管这使中国有望实现甚至超过北京2023年5%的增长目标,但仍尚未走出困境。
中国消费者今年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贡献了83.2%,推动了大部分的经济增长。他们大举购买对其重要的高端产品,如个护健康产品,以及能引发情感共鸣的产品,如宠物及户外用品。此外,他们还在服务和体验上支出更多。然而,在其他品类的购买决策中,许多消费者对价格变得越来越敏感。
这种价格敏感度也被反映在了双十一购物节的促销活动中。淘宝直播将在双11前派发10亿元红包。天猫除跨店满300减50活动之外,首次大规模推出“一件直降”,官方立减15%,不用凑单,购买单件产品即可享受折扣。淘宝同往常一样,继续推出跨店满200减40的活动。京东今年以“真便宜”作为大促主题,在每个阶段推出不同的促销活动,如百亿补贴日、9.9包邮日等。
房地产市场低迷是中国消费者支出更为谨慎的重要原因之一。2000年至2020年期间,得益于房地产升值,中国的资产净值从7万亿美元猛增至120万亿美元,使个人财富的增长速度比同期中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的增速,快了将近50%。这让中国消费者感到手头充裕,在零售支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房价的涨跌直接影响消费者信心也就不足为奇了。今年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了9.1%。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中国消费者支出正在走下坡路呢?也不见得。有很多数据,例如来自麦肯锡2023中国消费者报告表明,在2021至2025年间,预计将会有7100万户家庭跨入高收入行列。中国机动车数量的增加也证实了这一说法,正如我们上周所提到的,中国机动车数量已从2020年中期的3.4亿辆,增长到了今年的4.3亿辆。
在中国的14亿人口中,一线城市常住人口数量仅为7500万。虽然他们的支出高于人均水平,但为中国消费增长做出最大贡献的,是另外这95%的人口。
非一线城市的消费者可能不会去保时捷(Porsche)、丝芙兰(Sephora)或者Olé购买高端进口产品,但他们会去比如主打中式汉堡的本土品牌塔斯汀买7块钱一个的汉堡,或者在国产连锁咖啡店瑞幸喝上一杯咖啡。这些价格划算的连锁店正在培养消费习惯。而消费者在变得更加成熟老练之后,一些人会升级购买经过良好营销的进口产品,有的人甚至会在国外消费。
虽然很多中国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感,但在摆脱房地产带来的影响之后,将会有更多人加入购买进口产品。联系China Skinny,了解如何以最恰当的方式触及中国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