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年轻人在信贷刺激下的消费狂潮

China consumer credit

2019年前十个月的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支出仍在继续增长,零售总额增长了8.1%(如果不包括汽车,则增长9%)。上周的“光棍节”比去年消费增长了27%,进一步强化了消费趋势。

推动消费增长的一个因素是在中国买东西非常容易,消费体验也可以说令人愉快。这里有一个巨大的、有趣的的电子商务生态系统出售你几乎能想象到的一切,并提供廉价、快速的配送服务。这使得传统的实体零售商们不敢轻举妄动,迫使他们通过互动式体验进行创新,为绝大多数不开车去商店的人提供廉价、快速的送货服务。现在81.4%的智能手机用户采用了移动支付(美国这一比例占27.5%),使得支付变得更加容易,对于已经注册面部识别支付的1亿人而言,付款比挠挠下巴还要简单。

然而,在这种体验和便捷的支付方式背后,老式信贷在中国的消费中占了很大一部分。在2011年至2018年期间,短期消费贷款从1.36万亿元增至8.81万亿元,增长达到648%。

比增长更令人震惊的是,获得这种信贷是非常简单。现在最流行的信贷形式是分期付款/循环贷款服务,约占贷款总额的三分之二。比如阿里巴巴的花呗。从花呗获得的资金可以无缝地整合到支付宝移动支付应用程序中,这种极其简单和受用的方式深受中国消费者的喜爱。到2019年初,花呗在推出不到四年的时间里借出了超过1万亿元(折合1427亿美元)的贷款。据估计,在阿里巴巴平台“双十一”出售的384亿美元商品中,至少有一半是用花呗支付的。根据借贷者的信用状况,借款人的年化利率最高可达16%。

根据金融借贷平台融360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国消费者通过多种渠道借贷,约30%的人通过短期贷款来偿还其他债务。除了花呗这样的分期付款信贷服务外,信用卡正在尽其所能的保障消费者的消费。仅招商银行信用卡在光棍节交易额就达到了272亿元(39亿美元),工商银行的交易额达到了200亿元(28.5亿美元)。截止今年6月,中国有7.11亿信用卡活跃用户,比年初多了2500万。2016年,中国21岁至30岁信用卡持有者的平均消费支出约为8,820美元,比他们的平均信用额度6,360美元高出39%。

总体而言,申请贷款的消费者中约有一半是90后,其中85%的申请者年龄低于40岁。这推动了奢侈品购买,到健康和健身,再到旅行等方方面面。在携程上预定行程的出国游客中,有三分之一是90后,他们一次旅行的费用比80后更多。中国近四分之一的购车者年龄在30岁以下,预计到2025年这一比例将升至60%左右。

简而言之,长期以来中国消费者勤俭节约的名声在外,但对年轻一代的影响很小。幸运的是,对这些年轻人来说,当自己遇到麻烦,勤俭的父母和祖父母们也只有一个孩子要照顾。

Previous
Previous

数字时代鸿沟——年轻的“量子物理”读者与老年“网络难民”

Next
Next

双十一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仍钟情于“美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