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科技巨头公司

中国的科技巨头公司

双11购物节取得的巨大成功,进一步说明了中国消费者们重启生活消费的现状。中国消费者们双十一的购物热情,仿佛在说“不买不行”。仅天猫和京东两个平台,双十一的总销售额就超过1160亿美元。阿里巴巴今年再次延长了双十一的销售窗口,使得销售额几乎翻了一番,达到4982亿人民币(751亿美元)。京东较短的销售期也创造了惊人的2715亿人民币(409亿美元)。

最近的第三季度财报也给了这些大型科技平台一个放心的理由。尽管中国早已脱离了居家隔离状态,但习惯性在线购物的增加似乎并没有减弱。京东的销售额较去年同期增长了35%,用户数量增加了32%,达到4.416亿人次。阿里巴巴的销售额增长了20%左右,用户数量增加了9%,达到7.57亿人次。拼多多的销售额增长了73%,用户数量增长了46%,达到了7.313亿人次。腾讯的收入也增长了29%。

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随着11月11日的临近,许多公司高管却并没有很开心。中国反垄断条例草案于11月10日详细出台,旨在根除互联网企业的垄断行为。

这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消息。到目前为止,中国的科技巨头们一直在奋力成长,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巨大的、利润丰厚的巨型企业。就其电子商务平台而言,阿里巴巴的销售额是中国百强实体零售商总和的两倍多。此外,阿里巴巴还拥有数以百万计的实体零售商和其他零售商。在中国这个“无现金社会”,支付宝占支付额的54%。支付宝通过云服务为中国许多企业提供数据,追踪城市居民,并在中国各地安排了许多广告屏幕。世界上不会有很多国家会让一个企业变得如此庞大和强大。

关于中国的科技公司为何被允许变得如此庞大,人们有很多猜测。中国政府可能会发现,管理少数几家巨头要比管理一群无章法的科技公司容易得多——然而,正如马云最近在蚂蚁集团演讲所表明的那样,即便是这些巨头,也可能会反抗监管指令。另一个原因是,科技巨头整合了来自众多来源的数据,使得数据和人口分析更加容易,正如我们在新冠疫情的控制中所看到的那样。

新的反垄断措施可能会改变这一切。这是中国首次尝试根据法律界定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反竞争行为。巧合的是,在发布的第二天,欧盟委员会声称,亚马逊利用从第三方卖家那里收集的非公开数据,与第三方卖家展开非公平竞争。

新的反垄断条例对品牌来说是个好消息。平台很可能不再能够要求供应商只在其专属市场上进行交易。平台也无法根据客户的购物历史和个人资料来设置价格区分。提供过大的折扣以消除竞争对手、利用敏感的消费者数据,以及结成联盟以排挤竞争对手等行为,都可能被视为垄断。

可以想象,新规定可能会导致企业重新考虑对亏损部门的补贴。例如阿里巴巴对阿里云目前的补贴。这可能会迫使公司提高价格、扭亏为盈,甚至剥离亏损业务。

新法规代表了一个缓慢的趋势——科技公司不受限制的增长战略可能会就此终止。中国会为消费者和小型公司提供更多的权利,就像我们看到的关于面部识别的最新法律那样。我们可能不会一下子看到这项法律导致的重大变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多样化的、创新的竞争对手将为品牌提供更多的平台选择,接触到更多消费者——中国市场的前景将更加成熟。我们都有希望能够和科技巨头们更公平、更透明地竞争、交易。联系China Skinny,了解如何优化您的战略。

Previous
Previous

完美日记如何颠覆美妆行业

Next
Next

从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商学到的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