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期的食品丑闻对消费者行为产生影响

从中国西部的宁夏到位于北京东部的河北省沿海城市秦皇岛,全程约1300公里。这是一名运输数万升煤衍生燃料的油罐车司机所进行的旅程。为了“节省成本”,司机不得携带空油箱返回,因此他驾车前往了河北省内另一个工厂地点。在未经过清洗和消毒处理的情况下,该油箱被装满食用油,准备回程至西部。

任何用于运输煤炭衍生燃料的容器都会受到不饱和烃和硫化物的污染;化学液体会渗入可食用的油脂中,短期内可能使不幸食用其作为烹饪油或糖浆的人中毒,长期内则会影响重要器官。

这名油罐车司机曾将他的行程细节透露给一名卧底记者,该记者本月早些时候在国有报纸《北京日报》上报道了这一事件。这一事件之所以具有重要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在这个关键时刻,即本周即将召开三中全会之际,由官方媒体曝光如此重大的丑闻实属罕见。在北京,通常会在重大会议之前确保发布一些积极的新闻。此次事件并非偶然,被称作“公开的秘密”,因此这个故事的时机颇具意味。

虽然社交媒体上的这场风暴很快被屏蔽了,但对涉及其中的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来说,已经造成了损害,监管食品安全标准的监管机构也未能幸免,而对中国来说则是一次重大打击。甚至连沉默了一周的央视(CCTV)也罕见地对这一危险进行了严厉的报道。

其次,这一丑闻对中国消费者行为的影响不容低估。虽然目前还没有婴儿死亡或住院的报道,但许多人认为这是自2008年三聚氰胺毒奶粉以来最大的食品安全丑闻。正如我们在之前China Skinny研究报告中所指出的,即使在非乳制品类别中,消费者对这一丑闻的关注度也持续了十年之久。

这起食用油事件不太可能像三聚氰胺事件那样产生同样巨大的、持续性的影响。三聚氰胺事件不仅影响了食品饮料行业,还波及美容、个人护理和保健产品等相关领域。然而,它无疑会在未来6至12个月内至少损害中国品牌的信誉、标准、质量控制以及最重要的安全形象。

但对于国产品牌来说,这将成为至暗时刻,在过去十年中,国产品牌的安全声誉已经得到了显著提升。这种认知在之前几年表现得尤为出色。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考虑进口品牌,它们在市场上的受欢迎程度可能会受到影响。可以预见,一些国产品牌将把焦点放在食品安全上,以平息这些担忧。

我们还可能会看到对有机食品和天然食品(这一趋势已经出现)的需求增加,因为消费者在尽量减少安全风险。消费者还会仔细查看食品标签,尤其是其成分和产地,因为他们希望了解产品的透明度和安全性。将可追溯技术融入产品中的品牌也可能从中受益。

在过去发生过食品安全事件之后,消费者在一段时间内更有可能在家做饭,这样他们就能更好地控制食材和烹饪过程。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里,适合在家烹饪的产品可能会更受欢迎。

另一个后果是北京可能会重新审视并可能改革其食品安全法律和机制,以期减少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的可能性。这可能会影响到国产和进口食品品牌。此外,不排除可能会有一些宣传将进口食品妖魔化,以试图恢复人们对国内食品的信任。

毫无疑问,此次最新的食品安全事件是极其可怕的。进口品牌可能会因此看到其产品需求的增加。不过,他们也应该考虑到这类事件对更广泛范围的影响,防范于未然。

Previous
Previous

为什么中国对国外知识产权的态度正在改善?

Next
Next

品牌和产品在中国本土化过程中的诸多考虑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