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咖啡市场获得的营销启示
悠闲的星期日早晨,在许多生活在城市中的中国消费者看来,是难得的能在喧嚣中获得片刻放松的时候。他们坐在咖啡馆里,品味香气四溢的鲜煮咖啡,搭配美味糕点,沉浸在慢节奏生活中。不过,如果能饮用一杯牛肉丸咖啡、皮蛋咖啡或者酸菜咖啡,试问谁还需要乏味的卡布奇诺来搭配可颂呢?
“中式咖啡”是中国本地化中相当有趣的产品概念之一。这一概念的受欢迎程度不断飙升,去年在美食生活APP大众点评上的搜索量增长了4,713%。作为“国潮”趋势的代表,它让一波又一波的中国消费者,更青睐于融入中国元素的品牌和产品。
在中国,咖啡领域一直与其他领域有所不同,直到近些年才开始发生改变。星巴克(Starbucks)以成功教育许多茶饮爱好者,从饮茶转向喝咖啡而著名。这种努力也显然得到了回报: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这家总部位于西雅图的咖啡连锁品牌,就在中国咖啡市场占据了高达70%的市场份额。这在中国主流市场中是非常罕见的,因为市场竞争通常是激烈且分散的。
这些成功,都基于星巴克(Starbucks)过去几年所做的明智决策,在外国品牌如何保持其独特DNA的同时,吸引中国消费者的方面,提供了绝佳的实践范例。就在上周,星巴克(Starbucks)中国创新科技中心落户深圳,以助其持续通过本地化的方式发展。显然,星巴克(Starbucks)仍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但中国的咖啡业已随着消费者一同成熟起来。如今,我们不再仅限于星巴克(Starbucks),可以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寻找如何与消费者接触并建立联系的例子。
“中式咖啡”的受欢迎程度意味着产品本地化,不仅迎合了国潮趋势,展示了品牌对中国市场的重视,还满足了中国消费者对新事物的喜好。
利用所在城市和地区特色进行本地化,是许多品牌值得借鉴的方向,例如,在去年大众点评的搜索量增长12033%的长沙的“臭豆腐拿铁”,以及杭州的“西湖荷花现磨咖啡”,都巧妙地结合了当地特色。
不仅如此,从这些咖啡品牌中,我们还能得出另一个结论,即这些品牌都较早地适应了中国消费者对便利的需求。就像即饮饮品一样,咖啡外卖也成为了一个重要趋势。
尽管星巴克(Starbucks)上一季度收入增长了51%,截至上月在中国已拥有近6,500家门店,但它仍被其竞争对手瑞幸(Luckin)超越。在大多数消费市场,被曝光虚增营收3.1亿美元,占财报销售额42%的公司通常会迅速倒闭。然而,超半数的消费者在调查中表示,他们接受瑞幸(Luckin)的道歉,并将继续支持这个“全国销售冠军”。瑞幸(Luckin)在纳斯达克退市前的三个月内,市值从最高的130亿美元跌至10亿美元,但如今已重焕生机。本月早些时候,瑞幸(Luckin)宣布其二季度收入同比增长88%,单季度收入首次超过星巴克(Starbucks)。截至6月,其在中国已开设10,000家门店。
很多中国消费者对瑞幸(Luckin)东山再起,已超越了其因作假而遭受的声誉损失,成为了一个深受消费者喜爱的典型逆袭案例。
瑞幸(Luckin)之所以成功,并不仅是因为提供比星巴克(Starbuck)更实惠的咖啡,还在于对市场的深入洞察,充分利用外卖和配送的便利因素,在疫情期间也表现得尤其出色。今年6月,该公司通过一系列的促销活动,吸引了将近5,000万的新用户。与之前提到的本地化案例类似,瑞幸(Luckin)还通过多元化的产品策略,将传统咖啡的苦味减轻,增加甜度,使咖啡更符合为迎合中国消费者口味。
无论是咖啡还是化妆品,都能从咖啡领域中汲取许多经验:品牌在保持自己独特性的同时,不应过分守旧,要有趣味性。与像China Skinny这样的咨询机构合作,洞察当地消费者的喜好、趋势,以及潜在的合作机会,使产品更具趣味和分享性。在进行产品本地化时,不仅是产品和标签,还要从产品形式到营销渠道,再到营销传播策略,进行综合考虑。
星巴克(Starbuck)认为“市场中尚存很多未被充分渗透的领域”。这一观点同样适用于除咖啡以外的其他行业。联系China Skinny,了解怎样助您实现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