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污与差不多:为什么中国消费者坚持购买进口产品
英国作家James Palmer这个月初的时候曾写过这样一句话:“差不多”是在中国最常用的一个词。这个词辐射的范围比贪污腐败更广,也是政府想要成功推广供给侧改革而必须克服的一大难关。它是为什么中国消费者会购买无数外国品牌的原因,也是为什么阿里巴巴还有京东这样拥有大数据的公司对于进口产品投入许多关注的原因。总之,“差不多就可以了”在中国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态度。
虽然中国仍然存在有一些真正的手工艺人,但绝大多数商品以及服务的供应者并不像米兰的制鞋匠、苏黎世的巧克力大亨、东京的马桶座制造商、又或者是China Skinny的任何一位分析员那样为自己感到骄傲。
尽管许多中国商人和劳动者对此显得并不是特别关心,但中国消费者却和他们想得有一些不同。Pew最新的调差显示消费者认为制成品的质量以及食品药品的安全度是比中国空气雾霾污染更为严重的问题。
消费者用钱包表明自己的态度。麦肯锡近期的一项调查再次着重强调了中国消费者消费升级的趋势。44%的消费者在2011年至2015年间升级购买了化妆品,而只有4%的消费者在这方面的消费是降级的。25%的消费者甚至升级消费了大米,相比之下降级消费的只有3%。定价在25万元以上的汽车成为销售增长最为迅速的价位区间。
农业及食品安全以及亿万美元投资的落实都是政府关注的重点问题。然而“差不多”仍然阻碍着供应链上各级单位。不论是出口到中国、在中国发展供应商又或是与中国企业竞争,中国所传达的这种信息对于食品饮料产业上的任何人来说都很关键。China Skinny的Mark Tanner先生加入了一个由中外专家所组成的卓越团队,他们将会在10月27日至28日,也就是下周四、五在新西兰美丽的港口城市惠灵顿共同探讨中国农业的崛起中国农业的崛起更多信息点击这里。
中国的“差不多”文化将会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持续为优质的产品及服务的供应商们提供大量机会,尤其是那些市场营销不错以及在正确渠道销售的商家们。China Skinny能在这方面提供行之有效的帮助。